哑舍_哑舍TXT下载 - 书香中文网
现场朗诵获奖作品。记者王燕 摄
份广州市大中学生征文比赛来稿统计显示——
本报讯 (记者杨洋 通讯员陈桂芳)9月日,“悦读:遇见了更好的自己”广州市大中学生征文比赛颁奖会举行,比赛由广州市青年文化宫、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、广州市中学生文联共同主办,从今年3月中旬开展至5月底结束,共收到所大中学校的学生来稿份。评委发现,征文显示大中学生阅读书目高度雷同,自主选择阅读的书籍不多,阅读的幸福感不强,虽有阅读,却罕有“悦读”。
征文高频率出现特定作品
青宫统计了征文中提及的书目,古今中外、文学、哲学、历史、经济等均有涉猎。但统计人员发现,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,征文的书目较为雷同,《红楼梦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家》、《简·爱》、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、《目送》、《安静》、《哑舍》、《像你这样一个女孩》等,还有李白、杜甫的诗和李清照、柳永的词,以及三毛、余秋雨、安妮宝贝、安意如的作品,高频率地在征文中出现。
另外数千份征文显示,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媒介纸质阅读占七成,纸质、电子阅读兼有占三成,只有十数篇是从电子媒介中阅读书籍。
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担任广州大中学生征文比赛评委多年,他发现现在学生的阅读范围比较窄,基本是学校要求的经典名著,并且多数是读后感式的“中规中矩”,能够记录和表达自己“悦读”感受的少之又少,缺乏灵气和创意。
阅读或需要多样化
饶原生认为,本次征文实际上是提出了这个问题——“你的阅读‘悦读’吗?”饶原生说:“我还是有些隐忧,征文大多跑了题,只是谈了阅读而罕有分享阅读之愉悦,也缺乏可让人读之愉悦的书作举例。值得一提的是,初中组的文字最让我赏心悦目,也许是年纪趋小而使得思维上更少禁锢?”
他比较了初中、高中和大学的征文发现:越长大越没有想法。大学组的文字更无可挑剔,行文也更成熟,但初中组的创意更多,形式也有一些创新。
另外,他还认为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可以更多样化:“时代在变,书房中茶香伴书香固然值得推崇,但在这批征文中却罕有看到诸如到田野调查中去‘走读’、在微信分享与互动中的‘网读’、置身书展(讲座)小论坛里的‘坛读’等多样性的与时俱进的‘悦读’。有些孩子给他一本书翻两页就扔一边,但在网上转给他一篇帖子就能认真读完,作为大人要多想想孩子能接受什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