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第一昏君 (灿烂地瓜)最新章节_史上第一昏君全文免费阅读_佳士小说
小编常在求职节目《非你莫属》的演播中看见,应聘者在现场除了展示自己的特长外,还都很喜欢做一些才艺表演,比如跳个舞啦、唱个歌啦。
才艺表演,它不仅拉近了你与招聘者之间的距离,还丰满了你的人物造型、修饰了你的个性情怀。的确是个实实在在、行之有效的加分项目。
可你要是连报名费都拿不出来、报名资格都没有怎么办?来看看宁戚是怎么借才艺逆袭的!
齐国结盟六国小伙伴后,再向周王请命伐宋,周厘王特派大夫单蔑,率王师前来会合,共同伐宋问罪。
却说管仲有个爱妾,名婧(jing)。是个文学青年兼才女。因为齐桓公好色,每次出行,都带上嫔妃,所以管仲为了表示自己的和光同尘,也就带着婧同行。
这天,齐军刚出南门三十里,就见一放牛的山野村夫,在敲着牛角唱歌。
管仲感觉此人不俗,就让人送一些酒食慰劳他。村夫吃完了酒食,就对使者说:“我想见相国仲父。”使者道:“相国的车早已过去了。”村夫便道:“我有一句话,请替我传给相国:‘浩浩乎白水!’”
使者回头追上管仲的车后,如此这般一说,管仲却十分茫然:什么鬼?完全不懂啊!于是转身问小妾:你造什么意思吗?
文青婧说道:“古有《白水》之诗叫做:‘浩浩白水,鲦鲦之鱼;君来召我,我将安居?’ 这人大约是想做官吧。”
(春秋女子再显赫,都极少留下名字,《芈月传》中的芈月的名字,除了姓氏,那名字就是个杜撰。这个女子居然能将名字流传至今,兴许是因她的才情吧。)
管仲马上下令停车,派人召那个村夫过来。村夫到来之后,只是恭恭敬敬地作了个长揖,并不下拜。
在管仲询问下,他条理清晰地答道:“我是卫国远郊的平民,姓宁名戚。仰慕相国的好贤礼士,所以不顾一切,远途跋涉来到此地。可始终没有理由和机会见到相国,只能暂时为村里人放牛为生。”
管仲当即出题面试,宁戚对答如流。管仲忍不住叹息:“豪杰之士,却辱没在卑微的地位,没人引荐,怎能显示他的才干?我国君的大军就在后面,不久即将路过这里。我给你写封信,你拿着去拜见我国君,你一定会得到重用的。”
这就是苦B的宁戚迈出逆袭的第一步:以牛角为打击乐器,以饱含深情的歌声,成功地吸引了齐国第一权臣管仲的注意,并以自己扎实的才学和不卑不亢的气场,赢得了相国管仲的欣赏及提名推荐。
宁戚与管仲别后,仍旧在山中放牛。齐桓公大军三天后才到,宁戚依旧穿着短小的粗布单衣,带着破草帽,光脚站在路旁,毫无惧怕、避让之意。桓公的车舆快要驰近时,宁戚又敲着牛角唱开了:
南山灿,白石烂,中有鲤鱼长尺半。生不逢尧与舜禅,短褐单衣才至骭(gan)。从昏饭牛至夜半,长夜漫漫何时旦?
宁戚这第二次才艺吸睛,走的是如今网红的套路,那就是:吐槽。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啦,抱怨长夜漫漫、天不知道何时才能亮啦。你别说,还真有效。
桓公听到这歌声颇觉奇异,令左右军士将他带到跟前,简单问了下他的简历后,就说:“你一个放牛的,怎么能妄议时政呢?”
宁戚:我是个P民,哪敢妄议时政?
桓公:当今天子垂拱在上,寡人率领各路诸侯臣服于下,百姓安居乐业,草木逢春,尧舜时代的天下也不过如此。你怎么说“不逢尧舜”,还说“长夜不旦”,不是妄议是什么?
宁戚:我虽然只是个村夫,没见过先王的时政。但我却听说过尧舜那个时代,每十天刮一次风,每五天下一次雨,百姓们耕田而食、凿井而饮,这就是所谓的 “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”(民风淳朴,大家不投机、不取巧,顺乎自然法则)吧。
而现在,整个就是一个纲纪不振、教化不行的世道,却要说成是舜日尧天,这我就不懂了。
况且听说在尧舜的时代,使百官廉正而诸侯宾服,去除贪婪凶恶之徒而天下安定,不言而信,不怒而威。然而今日,明公您第一次开群,宋国就退了群;再次邀请鲁国入群,又遭到劫持。你用兵不息、劳民伤财,却还说什么 “百姓安居乐业,草木逢春” 神马的,这我真的就不懂了。
我还听说,尧放弃将王位传给儿子丹朱的机会,将天下禅让给舜;舜却为了谦让而逃避到南河。结果百姓们一起跟随他到那里、坚持奉他为王,舜无奈之下即了位。如今明公你却杀了兄长而窃取了国家,假借天子之名来号令诸侯,我就更不懂这哪里能与尧舜不贪不求的谦让品德相提并论呢?!
宁戚这第三步显得有点简单粗暴,虽说展现了胸中见识,然而,毕竟不是每个CEO都能容忍,更何况接纳。果然齐桓公大怒!
桓公:匹夫出言不逊!斩。
左右军人将宁戚五花大绑后即将动刑,宁戚却面不改色,毫不惧怕,只仰天长叹道:“桀杀龙逢,纣杀比于,今天我宁戚就是那第三个!”
不怕死容易,但宁戚此举的终极目的毕竟不是来求死的啊,所以这声仰天长叹是必须的:
桀和纣都是出名的暴君、昏君,龙逢和比干却是著名的忠臣、能臣。
1、如遇明君,这是当头棒喝,明君必幡然醒悟。自己将有机会如偿所愿、施展胸中才学,达到成功逆袭的目的;
2、如遇庸君,自己的才学也一样施展不开。那这辈子就再也谈不上诗和远方了,就不必苟且!死又何惜?
事实证明,宁戚是对的。估计宁戚之前也是做过深入调研和功课的。要不怎么说 “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” 呢!
隰朋此时为宁戚的气概所折服,向桓公谏劝道:“这个人不趋炎附势,威武不屈,不是普通的牧牛人。望国君能赦免他!”
桓公转念一想,怒气平息,就下令放了宁戚,对他说:“我只是试探一下你,你确实是有风骨、有才学的能人佳士。”
宁戚这时才从怀里掏出管仲的推荐信递上。桓公看了之后道:“你怎么早不拿出来呢?”
宁戚:君臣双向选择。您若是喜欢谄媚、厌恶正直,以恼怒对待我,我宁可去死,也不会拿出相国的书信的。
宁戚这个马屁拍得很到位哈,并不让人感觉恶心,还让齐桓公内心分外舒坦:说明自己不是喜欢谄媚、奸佞的昏君啊。
桓公十分高兴,下令让宁戚坐在后面的车上随军前行。
这天夜里,桓公让人点火照明,着急找寻合适的衣帽。
寺人貂:您找衣帽,是为给宁戚封官吗?
齐桓公:是啊。
寺人貂:卫国离齐国不远,为什么不派人去察访一下呢?假如这个人的确是个有才能的,那时再给他加官也不晚啊。
齐桓公:此人开朗豁达,不拘小节,他的性格,在卫国只怕会有什么小过错。万一察访到他真有过错,那时给他加官就有些不光彩,舍弃他却又太可惜了!
亲,看到春秋霸主那亮瞎了所有人眼睛的闪光点了吗?
何止是胸怀?
何止是气度?
何止是识人善任?
何止是思贤若渴?
更有着常人不可及的精辟入理的见识啊!!!
春秋有五霸,但后来的任何一位霸主都不及首霸齐桓公的功业,那是有道理哒。
当晚,齐桓公就在烛火之下,拜宁戚为大夫,让他和管仲一同参与国政的治理。这就是著名的故事 “举火爵宁戚”。
屌丝宁戚成功逆袭的故事讲完了,童鞋,是不是很励志啊?